
华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创内容
作者:华人星光
中国曾有一人,
绝密中的顶尖绝密,
大佬中的顶尖大佬。
因为他的横空出现,
让美国军界乱成了一锅粥,
他以一人之力,
单挑美国三代科学家,
他凭一人之功,
让美国感叹“抵十个集团军”!
但他隐藏至深,从来不为人知。
而在他身后,
有个隐藏更深的女人,
他不曾辜负天下人,
却独独对不住她一个:
“孙玉芹,我于敏亏欠你一辈子,
唯有彻夜不眠的思念,
报答你这愁眉悲苦的一生!”
于敏,
这个绝密28年的名字,
他是“中国氢弹之父”,
是中国最高功勋人物中,
和钱学森齐名的“大佬”。
他的身份,他的地位,他的工作,
无不说明,
爱上这样一个男人,
将要面对的,
绝不是一般女人所能承受的人生。
孙玉芹,
一个隐于尘埃的名字,
至今不知她何年何月出生,
历史记载寥寥,只言片语,
世人不知她来处,只闻她归途。
其实,再多的笔墨,
写不尽她这一生的厚重,
因为,
巨星托举中国,
而她托举巨星。
他们的故事,
开始于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,
开始于一场她苦等两小时,
却没等来于敏的相亲。
他们的爱情,
开始于他送的一双袜子,
开始于他摸遍身上所有的兜,
再找不到一分钱请她吃面的窘迫。
不懂浪漫,
吃饭看电影还得她掏钱。
就这样的男人,
孙玉芹毫不犹豫就嫁了。
结为夫妻后她才后知后觉,
爱他,竟令人如此肝肠寸断,
受尽悲苦!
婚前她对他了解甚少,
只知道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,
干什么工作的,
他没提,她也就不问。
婚后没多久,
于敏高高兴兴回来说,
得了个出国留学的名额。
他想要学更多知识回来,
她便陪着他苦练英语,
还拿出家里最好的布料,
比划着要给他做身西装。
可突然有一天,
他把西装料子叫裁缝改了,
他说不出国了,
还说要转岗位,以后,
以后怕是连家都不能回了。
孙玉芹看着身后一堆堆英文资料,
很是失望,问他换的什么工作,
他支支吾吾不说,
逼急了就丢下两个字“保密”。
她很落寞地,
一页页烧掉了自己的英文笔记,
那都是她为他的未来,
所消耗的累累心血。
而自那之后好多好多年,
孙玉芹的生活完全变了天,
原本还琴瑟和谐的家庭,
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苦苦的支撑,
和望不到头的等待……
《功勋》剧照
她的丈夫于敏不着家了,
没有任何联系方式,
工作单位不知道,
啥时候能回来也不让问。
后来她生孩子,
一个人挺着大肚子,
拎着大包小包,
走在漆黑的夜里,
表情痛苦,眼里有泪,
孤独无助,却坚强异常。
她已习惯了,
一个人扛起一切的日子。
可是一个人,真的很苦。
她照顾小孩,照顾父母,
发烧病的七荤八素。
好在于敏突然回来了,
喊他给孩子换尿布,他不会,
让他去医院给自己买点药,
护士问病了多久,有没有拉肚子,
他一句都答不上来。
等她刚好一点能下地,同事来找,
他就像被“勾了魂”马上要走。
老婆不管了,孩子丢一边,
家就像旅馆,
孙玉芹的千言万语凝固在嘴边,
她硬挤出一个笑容:你走吧。
于敏步履匆匆,
他不知道妻子为了不影响他工作,
竟拿凉水浇头降自己的体温,
他更没有看到身后的妻子,
抬头看天努力不让泪流下来,
她把所有的苦和痛,
和这憋不住的泪一起往肚子里咽。
1961年,正值三年困难,
孙玉芹的每一天都备受熬煎。
她微薄的工资除了给两边父母,
还要维持家里的开销,
饥饿让她晚上睡不着觉,
可哪怕于敏不知何时才能回来,
她仍不肯动家里最后的一点白面,
因为于敏有着严重的胃病,
他是唯一要特殊照顾的人。
那时候所有人都吃不饱,
可别人家里没吃的了,
还能去挖野菜,
孙玉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,
一个刚蹒跚学步,
一个还嗷嗷待哺,
她根本抽不开身,
什么都没得吃了,就只能硬忍。
于敏好不容易回家一趟,
却啥忙也帮不上,
他说要去帮妻子挖野菜,
可是他分不清什么能吃,
更不知道哪种蘑菇有毒哪种没毒。
他完全不懂生活,她不怪他,
漫长的二十多年里,
他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,
除了偶尔回家几天,
其余时间就如同消失于她的生命。
孙玉芹一个人,
养育儿女,赡养老人,
这个柔弱的女子,
也曾有过天真的青春,
如今早已被繁重的家务,
消磨得成了一个刚强的妇人。
什么苦她都能吃,
可唯独风言风语,
实在太为难一个女人。
在那样的一个年代,
于敏身份不明,工作单位不明,
做什么都不能说,
还时不时搞失踪,
真的会招来周围人的各种猜疑。
于敏一去,长时间不回,
大家就开始传她家的各种闲话,
什么于敏犯错了,
两口子离婚了,比比皆是。
为了不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,
孙玉芹只好不停地搬家,
可她又联系不到丈夫,
于敏太久没回家,回来时懵了,
连家都不知道搬哪里去了。
循着邻居给的地址找到妻儿,
当爹的伤了心,
儿子不认识他,
见面说你好,你找谁。
女儿也不喜欢他,
因为他回来后没几天又走,
还“借”走了,
女儿好不容易攒下的两个鸡蛋,
拿去给同事们补身体去了。
为了于敏,
孙玉芹可以承受所有,
可每当孩子们问起,
爸爸为什么不回来,
为什么不和我们住。
她也不禁会满腹委屈:
于敏啊,丢下老婆孩子,
你到底去哪儿了?!
1951年,
于敏被带入一个神秘的机构:
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。
看过资料他明白了,
自己要面对的,是研发原子弹,
他也明白了,
自己这条命,从此属于全中国。
后来,他用十年光阴,
在一穷二白的年月,
搞出了原子核理论。
后来,他落下严重的胃病,
疼起来只觉痛不欲生。
1961年,钱三强找到他,
一句“你要把秘密带进坟墓里。”
于是上不告父母,下不告妻儿,
于敏身在大西北,脚踏罗布泊,
喝苦碱水,啃硬的萝卜干,
他在那个狂沙满天的世界,
开始氢弹理论的攻关。
氢弹,
和原子弹完全不同的理论,
一个是重核裂变,
一个是轻核聚变。
美国将氢弹列为最高机密,
决计不肯泄露哪怕一点点信息。
这条路难如登天,
于敏完全就是在一张白纸上,
凭空勾勒那些复杂的数据,
绞尽脑汁地日思夜想,
寻找正确的氢弹理论。
他想的头发掉光了,
想的胃病犯了,
工作中疼晕休克了三次。
1967年,
罗布泊惊天动地一声巨响,
中国氢弹爆炸,令举世震惊!
这,是他拿命换来的。
美国军界乱成了一锅粥,
他们惊呼不可能,
美国三代科学家才完成的氢弹,
中国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搞得出?
甚至都怀疑是不是出了内鬼。
后来他们接受了现实,
也知道了于敏的存在,
这个没有出过国留过学的中国人,
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核武壮举,
美国人感叹:
他一个,可抵十个集团军。
日本人瑟瑟,
其诺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,
多次到中国想见这一厉害人物。
而中国人这样说,
氢弹研发的理论千丝万缕,
一个数据之错就是天差地别,
方向一旦出问题,
可能再也研究不出来了,
参考印度,
拥有原子弹几十年了,
至今研发不出氢弹。
所以什么叫国运?
国运就是氢弹研发艰难之际,
天降一个于敏!
那天,于敏难得回到家,
大冷天的,孙玉芹正在烧煤,
看着许久不见的丈夫,
她故作愠怒:“还活着呐。”
于敏接话:“没死了哇。”
那天,孙玉芹看到丈夫热泪滚流,
他问她:玉芹,咱家有酒吗?
她侧耳听,
收音机里一遍遍播报着的,
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消息,
丈夫从不喝酒,
联想到这些年的音讯全无,
她突然间明白了,
他一直隐瞒的是些什么。
小家,国家,
她只是个小女子,
以前没想过那些大道理,
可此时此刻,
丈夫的热泪让她懂得了,
没有国,哪来的家呢。
邓稼先,于敏
可是,猜测到了丈夫的秘密,
对孙玉芹而言,
何尝不是又一种折磨呢。
过去她什么都不知道,
只是忧心他的身体,
他严重的胃病,
多亏了她硬省下的粮食,
和无微不至的照顾,
才没有危及生命。
可是等她猜到丈夫的工作,
氢弹,核武器,
研制当中那些放射性的物质,
这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,
无不令她害怕。
于敏不着家28年,
她没和他吵过一次架,
可是这28年,
他也看得见她的眉头没一日舒展,
那全是对他的爱和担忧!
十年运动期间,
于敏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,
四天四夜赶闷罐火车回到北京,
进屋当天夜里就累到休克,
若不是孙玉芹及时发觉送到医院,
只怕后来的一切,
都可能不复存在了。
1980年,
因为美国人发明的氢弹构型,
其维护成本过高,
导致许多拥核国家开始放弃氢弹。
但氢弹是保护中国的国之重器,
决不可轻言放弃,
于是,
于敏首创世界上全新的氢弹构型,
后被称为“于敏构型”。
这个构型,
让中国氢弹能储存几十年,
且维护成本极低。
一个原子弹、一个氢弹,
中国人手中有此两把利剑,
谁也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!
有句话这么说,
真理只在钱学森弹道之上,
正义只在于敏构型之中。
而常年奔波劳累,
再加上核辐射,
于敏身体异常虚弱,
多亏了孙玉芹的精心照顾,
于老的晚年得以安度。
拿到两弹一星元勋勋章的时候,
他说,玉芹,这勋章有你的一半。
可是,爱他一辈子,
为他一生一世的操劳,
为他永无止境的忧心,
孙玉芹承受了55年担忧委屈、
隐忍坚强的心脏,
到底还是撑不住了。
2012年,她突发心脏病,
先他一步而去……
于敏无法接受妻子走了,
瘫软在地上,一直怪自己:
是我让她累坏了,
她照顾了我55年……
自她走后心憔悴,
于敏一遍遍翻着她的照片,
年轻时彼此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,
那些他错过的相伴时光,
如今也只能凭这些照片,
叙说深情的思念。
“玉芹,于敏负你啊,
惟将终夜长开眼,
报答平生未展眉!”
眉毛都白了的老头,
固执地守在她住过的小屋,
往后余生,我再无你……
2019年,于敏也走了,
中国氢弹之父,
一代赫赫巨星,陨落了!
若是不相逢,
是否此生尽展眉?
若是不相爱,
是否一世无别离?
他说若重来,
还为中华献宏谋!
她说若重来,
爱他不悔,爱他无怨!
惊天事业,静默人生,
他用一生书写两个字:爱国。
隐于尘埃,沉默奉献,
她用一生学会两个字:成全。
他为国家而活,她为他而活!
今日愿世人皆知,
伟大的国家巨星于敏背后,
有一位同样伟大的女人孙玉芹。
为了我们这个国家,
他鞠躬尽瘁,她付出一生,
愿中华世世代代,
勿忘这对功勋夫妻!
